藝一乙 109915027 陳鈺茗
商業週刊裡,全球小菁英拚中文一文中提到,現在中文在世界中的地位有增加的趨勢。在美國,布希總統推動國家安全語言計畫,把中文列入其中,並舉辦AP中文檢定考試,同時,中國也成立漢辦,在全球各地設立近兩百所的孔子學院,更持續培養中文教師,以填補美國等國家的職缺,可說是美國要五毛,大陸給一塊!另外,藉由惠特曼、羅傑斯特地為子女塑造中文環境,甚至舉家遷往新加坡等例子,可以知道許多具前瞻性的人是如此重視中文未來在世界的影響力。
接著,法國也開始重視中文,認為學中文可以成為貧窮子弟翻身的利器,當世界語言漸漸趨向中文時,提早開始學習中文的學生找工作便不成問題。此外,文中也提到,台灣人在學習英文上的迷思,先母語、再雙語才能學得紮實,在世界中文教師職缺擴大同時,台灣人是否能取得優勢,學習外語的能力便成為關鍵。
巴黎的街道上豎立著聳動廣告:!「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內的機會和財富。」看到這樣的標語,我或許該感到高興,雖然廣告必為誇飾,但根據文中提到的許多例子,會中文的優勢不可小看,所謂風水輪流轉,世界強權的角色不斷更替,未來,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機會不無可能,水漲船高,中文或許會取代英文,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另一方面,文中卻也提到了中文熱潮的反思,強調目前的中文熱僅是以重市場、輕文化的心態所構成。即使美國推動十七年一貫教育,從小就接受「沉浸式教學」的方法學習中文,也只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崛起,美國人不得不以中文溝通、談判等等,進而促成了現在的中文熱。的確,美國人積極推動中文教育等看似前瞻行動,實際上只是將中文作為工具,以利未來之商業使用,而非出自於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尊重。要讓美國或全世界真正重視中國文化的內涵,並讓中文躋身國際語言,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走。
然而,無論中文在全球的地位高低,台灣學生都各有優勢及劣勢。根據統計,學習中文花費的時間是法文等其他語言的1.5倍,被列為高難度語言。身為母語就是中文的我們,不用費時學習中文,算是一大優勢。但另一方面,國際上認可的中文實為簡體字,同樣的,國外的教師需求也以簡體字為主,面對大陸十三億人口,習慣繁體字的我們處於弱勢,不過,在古文素養、創意教法等方面,我們或許仍能略勝一籌!這是台灣人的機會。
其次,目前的國際語言仍為英文,台灣即使有中文背景的優勢,能搭上這股中文熱潮,但教中文的前提是先會英文等其他語言,而台灣瘋狂的英語環境又要孩子如何學英文?台灣的父母總有幾個迷思,例如:學外語越早越好嗎?其實不然。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在六歲以前,許多家長急著將小孩送進雙語幼稚園,在母語學好前就開始接觸外語,而在台灣填鴨式的教育下,孩子開始對外語產生排斥,最後兩頭空,不僅英文沒學好,連中文也講不好。我自己便是一個例子,從小進入雙語幼稚園,到國小也持續去英語補習班,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英文對我造成了許多壓力與恐懼,從此對英語產生反感。學語言要先暖身,若操之過急,反而會造成骨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