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甲 張家綺
大意 : 全書由八篇報導組成,這些案件都曾震撼社會、轟動一時,報導中的主角是黑社會中呼風喚雨的老大、走私軍火的私梟、地方上令人聞之喪膽的角頭、纏訟十三年,被判十二次死刑與六次無罪的小老百姓、旅館中的斷頭男屍、私宰集團的首腦。作者以親身採訪,對大家敘述一些隱藏的真相
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能親身去採訪逃亡的黑道大哥,並且直接地證實了需多的經歷和事件。
平時我們接收訊息容易受媒體的影響,為了能更加吸引觀眾的目光,常常給予不實的推論和描述,
使成資訊扭曲成迎合大眾好奇心的
沒有狗仔隊的跟蹤、沒有渲染的情節,沒有誇張的標題,這樣的報導卻仍然能吸引住閱讀的目光。正因為社會記者這股竭盡所能的精神,我們才能一塊一塊拼湊出大千社會的真實概貌非客觀的繪聲繪影。
我同意的觀點在於以真實的筆觸,去重新呈現事件前後,沒有任何聳動誇張的包裝,而是以鮮明細膩的筆觸去重建真相,讓讀者自己判斷事情的是非。
很多學者對新聞界所謂 "客觀性" 意見與質疑,也有人討論國內新聞者應採用<時報雜誌>處理新聞的態度,創立集體編採合議制度,因為有時他們自己也對新聞出現的一些灰色盲點困惑。
社會記者沒有調查真相的絕對專業,但卻能透過經驗的積累、嫻熟的探究與敏覺的觸思,洞察事實的真相,讓社會的每一分子看到社會的模樣、了解人心,據以有所惕警;此外,也滿足了聽故事者對於真實故事的興趣,《黑色告白》確實是一部社會實態的寫真故事集。
社會記者不能執法,但他豐富的司法嘗試,能洞悉事實,伸張正義,讓他化身為檢察官:社會記者無權搜查嫌犯汗腺,但他嫻熟的採法技巧,能發掘至真相以警惕入種,讓他化身為刑事警察,使我們不只了解許多事件的真相,也對人的感情層面和心理因素,都有了更為豐富的體認和觀察
啟閱的第一篇〈賭國仇城〉,便是前些日子假釋出獄的槍擊要犯楊雙伍的告白。當年著者得獲近身採訪楊雙伍的機會,在日本相處的數日之中,從旁的觀察中,描摹出楊雙伍的形象;於訪談的話彙中,了解到他的性情與想法,
藉此勾畫出一個不同於外界揣度的槍擊要犯,且是接近真態的楊雙伍。而〈開封大旅社一○七號房〉一篇,著者則是親身住進發生無頭命案的旅店,依據旅店環境及人證訪視的蒐集與重建,一一推斷可能的案發情況。
通書八個篇章如是地經由一個社會記者實際採訪的過程和參與,將一則則的社會事件呈現出來。
英國作家約翰.羅斯金說:「人類所作最偉大的事,是把所看見的,平實地告知世人。」我想今天翻翻報紙、打開周刊,若想要看任何題材更腥羶色、圖文並茂、影像鮮明的報導,一定多的看不完。然而在今天,我們正是有必要閱讀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沒有狗仔隊的跟蹤、沒有渲染的情節、沒有赤裸裸的照片、沒有誇張的標題,這樣的報導才是我們應該讀的。
不過,這些聳動的元素都絕對不是本書「引人入勝」之處!今天翻翻報紙、打開周刊,若想要看任何題材更腥羶色、圖文並茂、影像鮮明的報導,難道還怕找不到嗎?
然而在今天,眾多的新聞媒體工作者以及廣大的閱聽大眾正是有必要閱讀這本書!因為身為讀者的你會自問,為什麼沒有狗仔隊的跟蹤、沒有渲染的情節、沒有赤裸裸的照片、沒有誇張的標題,
這樣的報導還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讀下去?為什麼這樣的報導反而讓讀者感覺到真相好像有可能被「還原」了?也許,只是記者透過管道,得到黑道大哥的首肯與「邀請」,有機會與他在日本同進同出十天,透過近距離的細微觀察與紀錄,描繪出事情的一層面相、某個角度。也許,只是記者前往菲律賓,到國際刑警逮捕要犯的地點,企圖從逃亡的生活環境中找到黑道爾與我詐生態的蛛絲馬跡。
或者只是陪同受刑人的妻子前往監獄探望,聽聽槍械私梟面對開庭的準備。也許,只是記者公開了警察殺手在逃亡期間寫給他的一封信,前往現場查看,並採訪了他的上司、同仁、家人,以及許許多多相同背景的警察同仁。
也許,只是記者在發生無頭命案的旅館住一天,觀察周圍環境的特徵,採訪曾經與受害者接觸過的每一個人,循著他一天生活的路徑,蒐集重建現場的每一小塊材料。社會上有一個角落、有一群人,沒有人瞭解他們的世界,
甚至更明白地說,在冷漠的現今也沒有多少人想去瞭解,他們沒有機會向世人吐露他們身為這個社會一員的心聲。而書中的記者「我」,他只是盡記者的職責,竭盡所能找到前往這個世界的通道,讓我們看到了人人置身其中的這個社會的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