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一甲 109902115 余得瑜
以一位美國教授的女兒來看台灣,此為美國來的女孩兒趁著來台灣驗收中文能力時,順到在台灣遊玩了十天,這位女孩是學簡體字的,卻因為是學藝術史的而來到台灣,他知道中華文物最大的寶庫並不是在那廣大的中國裡,而是在這小而精美的台灣,在台灣,座落於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
台灣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袖珍博物館,無論山水景致、各種生態,或是人文風情,在這小巧的土地上,遍布了各式各樣不同的特色與風景。這裡是台灣,一個值得台灣人為自己感到驕傲而喝采的台灣。
地狹人稠,稠密的不得以得讓所有東西都小而精美。故宮博物院展場每次約只能展出一千七百樣文物,但是館內珍品多達六十五萬件,若以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不重複的情況下,要展約一百年才可全數展現在世人眼前。台灣的故宮博物院是這樣一個蘊含著豐富文化價值的地方,一個中華文物的寶庫。
短短的十天,若在文物交替時刻,這為美國來的遊客還能幸運看到兩個展,而她在離開時問「為何不把故宮蓋大一點,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盡情的欣賞中國藝術之美呢?」
而文中除了此為美國女孩外,還提及了許多外國遊客,故宮博物院這樣一個人文精華寶庫必然成為其必要景點,但我們卻總是聽到「啊,故宮,可以不必去,上次來台看過了」。
在兩者比較之下,我們得知,這一個台灣值得驕傲的博物館,似乎只能在專業人士的觀點裡頭發揮其光芒,在一般人眼裡,那只是一個與他外觀一般袖珍精美的「小型」博物館,殊不知它內在廣闊連繫著五千年的智慧與文化的精隨。
此篇文章簡短,未在結尾論述其解決方案,也缺少了後續議題的討論。乍看之下,或許擴建是一條較明朗之路,但我認為,與其擴大其外表,不如發揚其內在。在先秦寓言〈買櫝還珠〉一篇亦有此意,若只執意在本已經內斂但富有特色美感的建築外,擴建或是裝潢其外在,而遺忘了內在的價值實為本末倒置,更何況,這是一個如此有內涵的文化建築,靠其內在就可以發揮光芒,讓世界看到它的美好,但問題在──怎麼廣告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呢?
比對前些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台灣門面──桃園國際機場。台灣的確是一個富有內涵的地方,也確實需要一個富有氣勢的門面,那這個議題的確有討論的空間,但若與故宮博物院的發展與未來相併討論,我們是不是該多花些心思在如何包裝台灣的文化價值,讓內涵的光芒能夠在國際間發亮,不僅只在學術人員上,而是在平民百姓的生活中,讓他們實實在在的知道台灣的價值。
而優點在於透過不同人的價值觀看台灣的故宮博物院,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待台灣的價值,有多元的生態,有豐富的文化,但對於極富有藝術價值的地方卻缺少了吸引性。在此客觀卻清楚的讓大家知道問題的癥結,而給我們一個新的思考空間。
大英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或是梵蒂岡博物館,所有的都有其意義與價值,包裝與廣告讓其知名度享譽國際,價值相對也水漲船高。而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並不輸給這些世界級的博物館,只是欠缺了廣告,少了讓世界知道台灣的宣傳。
近年來,台灣的科技產業在世界聞名遐邇,總是透過各項科技的排名第一來包裝台灣的好。但隨著時代變遷,台灣在未來不能只單靠科技產業來支撐經濟,在此時回頭看台灣還有什麼可開發的優點,我認為,我們總忽略了我們的文化價值。單從故宮博物院這個點來看,就能發現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產業的推廣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在心裡,我們也時常忽略了這類文化藝術的價值。
展望未來,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推廣並向世界大喊「這是我們的故宮!」帶著驕傲的語氣告訴全世界,這裡是中華文化的寶庫,而我們是這個寶庫的守護者,富有愛與驕傲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