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說不完的故事

109915005 藝設一乙 羅元翰
指導老師:陳蕙芬 老師
報告書目:《說不完的故事》(The Never Ending Story)
(M‧安迪著;廖世德譯,台北市:國際少年村(1996))

內容大綱:
  主角培斯提安是個既不聰明且內向的胖小孩,有天他下意識的偷走一本書,然後待在學校的小閣樓閱讀,結果他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自己也變成故事的一部份,甚至主導著故事的走向,他在裡面藉由故事賦予的願望,變的智勇雙全,可是每次他許一次願望,他就會失去原本擁有的東西,在他失去所有的東西之前,他要想辦法回到現實,當他最後失去最後的記憶時,他終於回到家,也因為故事的遭遇,他變得勇敢而且有信心,最後他歸還了那本書,可是那本書卻不存在於書店目錄中,那本書再也找不到了。

心得:
  先從作者取的書名說不完的故事(The Never Ending Story)看起,說不完代表著這故事是重複發生的或是會輪迴的,或著代到人身上,人生本身就是一個說不完的故事,所以推想作者想要講的是人生的際遇方面的事情。
  再來看他的目錄,每個章節都是以一件事物或是一個地點來命名,這是很常看到的小說索引命名方式,所以說這部分我也不太能推敲作者的想表達的意思,只能推論劇情。
  在各章節故事的最後,作者總是會寫下這麼一段「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一開始我以為作者只是為了符合說不完的故事這個主題所接的一段話,不過每讀完一章節,看到這句話時,總是會不自覺的想像主角之外的事物接下來的發展,讀到越後面越有這樣的想法,大該才讀完三分之一,我的腦袋中已經構建了一個如書中這般龐大的「幻想國」,內中亦提到故事的本身不能帶來新的故事,而是現實的人說了多少故事才存在多少故事,而幻想國中的距離不是視覺上所看見的,是心中所想,所以要到什麼地方需要多久,全部都是下意識決定的,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是,他藉由一段文字引發我們腦袋中的思考,去想像一個不曾存在的故事,縱使他是一個既存在故事的延伸,我們有多靠近故事的本質,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心與想像力所造成,我覺得這本書跟小王子有著類似想表達的東西,不要忘記我們所擁有的,事物存不存在,在於個人的心,大人也曾經是小孩,只是大人忘記了這件事,而作者也要我們知道,當我們閱讀這本書時,我們也開始說不完的故事,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故事。

  在看完了整篇故事後,再回來看目錄,發現其實作者安排的名稱是有意義的,首先它是分三段,舊書店、說不完的故事以及書中的那本說不完的故事的目錄,而裡面那本書的目錄是這樣的,他一開始提到了「危機」,這邊指的不只是幻想國的危機,也是人類思想的危機,因為幻想國建立在故事上,而故事來自人類的思維,一但人們越來越不思考,故事們便開始失序、消失,故事是流通的,如人的思維,書中提到故事有時後失去色彩回去現實,就會變成謊言,扼殺其他的故事,這部份還滿直接寫出了心與想像力的重要,然後內中有一個物品「奧鈴」,這東西會回應人心最直接的想法,後來主角實現願望也是藉由這項物品,故事中主角每許一個願就會失去一些事情,譬如他想要帥氣強健的身軀,他卻忘記他肥胖無力的記憶,他想要勇敢聰明,他就忘掉他的軟弱憨愚,其實這也是作者想跟我們說的,當我們達到一個我們認為更好的境界,我們卻忘記這些所謂的缺點,也容易忘記我們本來的面目,我想作者總是在書中隱喻,那種如童話般無邪的勇敢,其實只是我們相信自己的本質,因為真誠的對待,所以我們不失去什麼卻獲得更多,保有乾淨的想像力與心靈,而不致淪落於謊言的奴隸。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