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巷子口經濟學

教育一甲 109901014 謝孟茹

如書名,這是一本有關經濟學的書。經濟學在一般人的心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這本書主打的是「生活中的經濟學」,「巷子口」意味著一般老百姓。作者想把經濟學生活化,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我也認為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但我想針對以下三點提出我的疑惑及批判。


一、經濟學真的能生活化嗎?:

如同我上面所述的,經濟學在一人的心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就是說,這門科目在一般人的生活中是不大被應用的。作者或許是希望這門被學者學院化的科目被大眾接受,所以寫了這本書。但我疑惑,這本書真的生活化嗎?

本書雖然大量應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舉例來說,本書有一篇討論業者漲價的問題,而他用我們每天早上都會去的豆漿店來說明。例子是非常的生活化,但在文中他卻用了「CPI」和「財貨」等專有名詞。我高中公民課有上過基礎的經濟學,所以我知道上面兩個名詞所代表的意義。但如果我對一位完全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提出這兩個詞,他們能理解嗎?我會如此執著於這兩個詞是因為:想理解這篇文章,這兩個詞是必須的。

本書的訴求是「讓市井小民也能從經濟學的角度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如果一人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他能將這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嗎?我認為本書的內容對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經濟學本質是屬於學院派的,作者的意圖固然良好,但其書的內容卻令他自打嘴巴。


二、理論並非是一切:

本文大量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經濟學的理論,但我認為理論並非主宰事物一切。

舉個本書的例子。有一篇名為「排隊的現象觀察」的文章,旨在說明在大賣場排隊結帳時,每個人所花費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他的理由是:在大賣場這種公開的場合,資訊是透明化的。當你發現了人比較少的櫃檯的同時,別人也會發現。而你總會懊惱於別人的捷足先登,只好選擇臨近的櫃台結帳。因此,沒人吃虧,也沒人佔便宜,因為大家花的時間都是一樣多的。我對此說法存疑。

在大賣場時,在比較少人排隊的櫃台結帳是一定比較快,這是完全沒有錯誤的。在經濟學的理論上,大家花的時間應是一樣的。但在現實中,我去尋找較少人的櫃檯排隊,確實會比較快。這說明了什麼?

理論並不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因為在真實社會中,我們有許多外在變因。這些變因影響了理論,使理論產生誤差。或許理論是正確的,但僅限於完美的情況下,但世界並非完美。本書利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說明日常生活的事件,過於理想而遠離了實際生活。


三、 愛情不能用價值衡量:

在本書,作者用了一整個章節來說明愛情和經濟學的關係。男人贈送鮮花和戒指來取悅女人,女人便愛男人多一些。這便是一種經濟的交易。另外,書中有一句話說:「關於愛情與經濟學,我認為享受愛情的雙方,正在進行一項『互相依存效用函數』。」互相依存效用函數?這是什麼?

「互相依存效用函數」的定義是:一方的效用函數可能是另一方目標函數中的重要變數。這句話也太饒舌!上段中的引言,簡單來說,老公的快樂來自老婆;老婆的快樂來自老公。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用如此冷僻的詞來解釋,未免畫蛇添足。

我認為愛情一但用價值衡量,便俗了。或許在選擇對象的時候會計較於對方的經濟能力,但在最重要的,是你到底愛不愛對方。假使有一個在任何方面都完美對象,但你不愛他,一切都免談了不是嗎?愛是盲目的、是盲從的。頭腦並非是愛情世界的主宰,心才是。用價值來衡量愛情,未免也太過於實際了。

我認為此書是一本很棒的書,但並非適用於任何人。對於一位學經濟的學生,這本書無疑會對他有極大的幫助,至少不會覺得無聊。但對於一般人而言,未免過於艱深。想要所有人都能理解,實則為天方夜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