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M型社會 觀後心得

M型社會 觀後心得
語創一乙 109902231 鄭文寧


內容綱要
作者指出──「多數的日本國民仍舊認為自己身處於中產階級一員,即使薪水不多,但對物質仍具有一定的高要求,缺乏危機意識。」加上政府採取高壓式政策,對於全球經濟仍以「景氣說」解釋,為長期衰退的日本經濟做出景氣尚未好轉的這番評論,完全忽略掉日本需要對經濟結構做全面性的改變。
處於中產階級的國民越來越少,分化成高收入群以及低收入群。大前研一將此現象稱為M型社會,說明日本現階段正處於兩極端的經濟型態。同持呼籲國人應改變生活型態,不應該盲目於高檔國貨(其實是由中國等落後地區運送來的原料,再由知名的原產地製造後運輸全國)的迷思中,以追求合理價格為優先。
對於教育反對家長砸大錢教育,因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的全面改革,顛覆舊有思想,點出中下階層的意識應全面改革。指出官僚對於郵政民營化的改革不當,說明大量支出在於公務人員設置過多。說明稅金不應專對年輕人,應向退休具有豐厚年金的老人收取稅金,國家經濟便能注入大量資金。政府應將「所得稅」改制成「資產稅」,他認為高所得是一種肯定,不應課稅、降低年輕人工作意願,而是要讓國民為了少繳稅金將資產變賣出,達到流通的活性化。
最後,作者做出總結「光是除舊,不足以布新」及日本真正的問題在於「一連串的『改革』,充其量只是把老問題的不好部份、弄錯的部分去除了而已,並不保證此後就會有國際競爭力、國民生活就會好。」說明改革不是絕對,重點在於怎麼樣「突出個人」由「個人取得企業的主導權,企業取得地方,最終由地方取得國家的主導權的時代」達到國家的經濟繁榮。更呼籲不要讓「出生便是負債」情況更加惡劣,當大家對於未來的保障感到不安的同時,年輕一輩感覺到的更加深刻,政客卻貪圖眼前的政治利益,值得我們好好三思。

評論及看法
大前研一在書中所提及的日本經濟情況與台灣很相似。M型社會的概念也是從此書開始崛起。對於他所說明的情況,事實上有理可循。日本曾面臨過泡沫經濟,在那時候資金的上揚程度過於激烈,股市上漲火熱。人民在此奠基之下,會有自己身為中產階級一族的意識感。即使最終經濟瓦解,他們仍舊會將此當成是一種景氣衰退的現象。政客不斷以改革作為口號宣傳,但人民卻忘了每一次的改革是建立在政策的錯誤之上,這與台灣的情況非常相似。
而他所提出的改善方法,也是經過慎密思考的。以書中不斷被提起的「郵政民營化」作為例子,原本小泉政府為了縮減經費支出,將郵政全面民營化,但最終也只能解決片面的問題,未能有效的改善情況。大前以他的視野將政策做更進一步的調整,原本必須要花費大量人力的信件配送工作,再經由彙整的遞送體系的改革後,將郵政轉為公法人性質,提供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服務,這樣不僅能縮短運送時間,更能將人力做更有效的支配,使得郵政民營化更顯得有意義。

總體而言,大前研一為日本現今經濟現狀做了完整的調查與評估,即便他的評估並不是絕對,但對我這個非有經濟相關領域的人而言,他的言論簡潔易懂的說明出我們遭遇了什麼樣的問題,在面臨的同時,又能以怎樣的方式對應。雖然有很多人對於他的言論深感如獲至寶,並將其當成聖旨執行。但我認為,他提供了具體的作為,並不代表這就是絕對。閱讀此書時,我感覺到他對於小泉政府有著相當的敵意,即使他說的話字字入裡,呈現的數據也反映出他的言論,但對於政治的偏見,難免會造成一種盲目。縱使政策結果出現相當大的紕漏,但原本的立意是好的。但若此書不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我想也不會引起這麼多人去關注、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