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學系109916023宋爾軒
在上了這一整個學期的課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反省過去對閱讀書籍的態度,過去的我不會想到要反駁作者的觀點,更不會想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上了這個學期之後,發現上述兩個步驟可以增進自己的思考能力,並在寫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我所選的書是基州柏克萊大學教授所撰寫的一本<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
(1)書中提到有些大學生從高中到大學轉換跑道很順暢,有些則一籌莫展,而那些精采度過第一年的大二學生們,通常會如此表示,他們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就明白必須思考如何妥善的運用時間,他們會提到時間管理,時間支配,以及時光寶貴等觀念,相反的,那些掙扎度過第一年的大一學生們,鮮少提到任何有關時間的事
我的看法:a.支持:在大學裡面時間管理就好像是一門隱藏的必修課,這門課沒有老師,需要自己去摸索,這門課的成果會反映在一整個學期其他課程的成績上 b.反對:但這並不代表那些掙扎度過大一的學生們完全不會提到有關於時間的事,我想其中的某些人必定會努力的想要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們可能非常在意自己因為時間控制不當而跟不上腳步,只是他們覺得說出來會很丟臉或者會像是在為自己的成績找理由罷了
(2)書中提到:會設法打工賺錢的學生,則比那些不打工的學生,更常找出時間來從事公益活動
我的看法:a.支持:以我打工幾個月的經驗來敘述,我從打工裡面體會到爸媽賺錢的辛苦,順便反省自己平常的消費量,然後想到那些沒有經濟能力的孩童或病患,我會因此投入公益活動,希望他們過更好的生活 b.反對:這邊以打工與否來評論他們投入公益活動的程度,顯得並不公平,尤其是”更常找出時間”這句話,我覺得公益活動是一種自發性的動作,並不見得不打工的學生會較少參與,甚至還有可能有些學生是為了在公益活動與學業間找到平衡點而辭掉打工的,我覺得作者應該要加上一句”資練顯示……..”才顯得恰當
(3)書中提到:部分學生在大學中遭遇的困難,其來源是他們的選課方式,因為那些對自己表現不滿意的學生們選修的課程,毫無例外都是些大班級制的入門課程,他們是為了快點修完畢修學分,他們認為如果要好好把握大學生活,必須遵照以下幾個步驟,步驟一:火速把必修課程修完,步驟二:選擇一個專攻或主修的項目,步驟三:把好康的選修課留到大三或大四
我的看法:a.支持:選課的方式關係到整個學習的過程,在我們剛進入大學時是處於摸索階段,很少人會知道絕對正確的選課方式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科系的了解程度有限無法推測安排課程的最佳模式,很多人會因此而煩惱一整個學期或者兩個學期甚至到畢業前才醒悟,但已為時已晚,也許有很多人的大學生活葬送在這個不起眼的魔王手上,這也使是我目前的困擾之一 b.反對:我覺得把選修課留到大三或大四並不能定義這個學生遭遇選課的困難,我本身不認為在大一大二把大三大四的必修課修完是件全然正確的事,剛從聯考壓力解脫,就要面對一連串專業課程,沒有適度的放鬆對心理層面是有傷害的,而且因為想要快點修完課程而沒有扎穩基礎對往後的影響是好是壞沒有人會知道,我覺得等到慢慢抓得自己在大學的學習模式後再開始增加自己實力才是最好的,但這並不代表遭遇選課困難的學生毫無例外會把選修課排到大三大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