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02202黃婷煊
我選的書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以下以各標題的「棉花糖」代稱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
壹、為什麼要吃棉花糖
在因緣際會之下,經由姐姐推薦,開始閱讀此書。其實,我並沒有很常接觸此類書籍,因為這類的書籍大多枯燥乏味,而且主題觀念老舊,使我缺乏動力去探索其內容;不過這本書倒是很吸引我,尤其是書名上的「棉花糖」三個字。
貳、吃棉花糖前要做的事
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大概已經知道它的主題──先別急著享樂,這個觀念很普通,且為世人所熟知,正如俗語所說:「先苦後甘。」,就像有些人吃飯會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吃,或放棄玩樂轉而寫作業打報告等等。雖然它的主題並不新穎,卻受到許多人的推薦,成為一本暢銷好書,使我產生好奇心,頓時被捲入這顆棉花糖的魔力漩渦中。
吃棉花糖前,先別急著看書的內容。若要細細品味一個食物,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吃」之前,仔細觀察它的外貌、色澤和聞起來的味道;閱讀也是如此,先觀察它書皮上的內容,進而回想自己在過去的時光中,有沒有先樂後苦或先苦後樂的經驗,以便在閱讀時,將內容和自己做連結思考。接著觀看目錄,了解整本書的架構與大綱;最後,再進入書中的內容。
參、棉花糖可以怎麼吃
要進入棉花糖故事之前,作者寫了一篇「吃棉花糖前的說明」,篇章中作者分享自己的經驗,很值得一看,它不但徹底發揮開場提示讀者的作用,還蘊含了兩個重點:第一,決定要做跟真的做是兩回事;第二,把知識拿來用就會產生力量。這兩個重點,是讀者必須充分具備的概念,也就是說,作者在提醒讀者,閱讀此書後,應該運用書中所吸收的知識,並下定決心真的去實踐,如此才不枉費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才能展現這本書的意義與價值。
看完這篇「吃棉花糖前的說明」,就可以直接看棉花糖故事了,至於前面的推薦序,我覺得可以先跳過,因為推薦序的主要目的是推薦你看這本書,和寫出這本書的優越之處,前者目的已經達到,而後者,我認為書的優點,由自己體會較能深切瞭解,可以等到閱讀完,再與推薦人交流對此書的看法。
肆、棉花糖的內餡
故事由喬納森.沛辛──一位成功的大老闆與他的司機──阿瑟展開,一開始,阿瑟是一個沒有什麼成就的司機,也是一個會急著吃棉花糖的人,但是,經過他的老闆不斷跟他分享棉花糖理論與應用後,阿瑟改變了他的人生。故事中舉出幾個名人的經歷做例證,包括阿朗.甘地、優吉.貝拉等,藉由一些小故事闡述大道理,透過阿瑟的改變,印證中心思想,說明延遲享樂與成功的密切關係。
伍、棉花糖的口感
由喬納森.沛辛和他的司機(阿瑟)的對話作主軸,沛辛先生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棉花糖理論的用途和實例,同時,由阿瑟替讀者提出心中疑問,豐富棉花糖理論並補充其完整性,中間穿插一些舉例和小故事,也插入一些圖畫,這種書寫形式,不但使閱讀過程比較沒有負擔,也較具趣味性,如棉花糖一般軟綿綿、入口即化,使讀者容易且樂於吸收其內容。另外,作者運用不同顏色,和文字加粗的效果強調重點,提醒讀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也把所有重要的句子集結成一篇「棉花糖守則」;在小地方用心,讓身為讀者的我備感其貼心,享受到棉花糖的甜蜜滋味。而阿瑟之於讀者,就如同喬納森.沛辛是作者的化身,沛辛先生傳授成功秘訣給阿瑟,鼓勵他努力向上,就像作者傳達其理念給讀者,激勵讀者奮發向上;身為讀者的我,也跟阿瑟一樣,期待每次沛辛先生開講的內容。
總結來說,主題雖舊,但呈現手法不落窠臼。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並未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既然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那要什麼時候吃?」。比如說,有些人會為了省錢節儉度日,花一輩子攢下來的錢,到最後不但沒能享福,身後留下的大筆遺產反而造成子孫鬩牆;還有,真的是每個棉花糖都不能先吃嗎?萬一你先吃這個棉花糖,能為自己帶來更多效益,那麼在先吃與不急著吃之間,要如何做出選擇?作者未提到這幾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也許是想讓讀者自行感受與判斷,但界定享樂時機能使整個棉花糖理論更加完善,且更具說服力。另外,由於作者必需藉由一個人成功應用棉花糖理論的劇情,才能完美展現棉花糖理論的影響力,所以關於書中情節的安排,顯得有些理想化,若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實踐棉花糖理論是件難事,如達林頓勛爵在喜劇──溫夫人的扇子[1]裡所說:「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誘惑)。
陸、吃完棉花糖的感覺
書中除了不斷強調核心思想「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還富含了其他意涵。曾有人問德川家康「杜鵑不啼,而要聽牠啼,有什麼辦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牠啼。」德川家康的忍道,也在此書核心思想的一環中,忍住不急著先吃棉花糖,才能有捨有得。在書中,我也看到了沛辛先生對他的下屬(阿瑟)那無私的幫助,和他樂於分享的寬大胸襟。
柒、吃完棉花糖要做的事
除了要將書中內容學以致用,能不能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持之以恆是很關鍵的一步。真正把棉花糖理論,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必須仰賴自己的決心與毅力。書中的棉花糖守則句句佳句,受用無窮,在記下來的同時,也要努力去實踐它。對於眼前的棉花糖,自己要多方衡量思考,再做抉擇。畢竟成功與否,操之在己。
[1]出自奧斯卡.王爾德的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 A Play About a Good Wom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