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甲 109901038 楊智麟
一、書本及作者介紹
我選的書是「台灣的未來UNTYING THE KNOT」
本書的作者是卜睿哲(Richard C. Bush),它曾任職於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國國家情報局(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等等,是一位對於台灣以及整個亞洲情勢都有相當深且廣的一位官員。
譯者
林添貴
曾任《自由時報》財經版副總編輯、籌辦英文Taipei Times。在美國主持過《明日報》,台灣其他主要平面媒體如、《中國時報》、《聯合報》,他都服務過。亦曾擔任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和菁英投資開發公司執行副總經理。他先後修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台灣大學政治系及研究所。
簡略介紹本書作者及譯者,希望讓人知道本書的背景以及它的準確性是不同於坊間其它同種類的書籍。作者本身的政治背景無庸置疑地提供了他講述台海情勢的權威性。而且他對於台灣的關懷並不是其他國外智庫或是亞洲政策研究人員所能比擬的,他本身擁有一個台灣女兒。因此他的觀點會更多元而非單純地以美國角度。
譯者本身多元的職業背景也提供了翻譯時的客觀。且本身在政治與經濟都有一定的學術基礎,加上譯者的過去在平面媒體的磨練使他能將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以較淺白易懂的文字表達而又不失作者本意。本書讀起來不至於晦澀難解。
二、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非常政治的書,一定很多人對我有疑問,為什麼我會對這類的書籍有興趣? 其實我在最初選擇學校及科系時的目標是政治系。因為自己本身對於國家政策、國際關係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國家在決策時的每一種考量和決策之後對於民眾的宣傳策略也都感到興趣。
龐大的國家機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不為人知的政治事件等等都引起了我對政治的熱情。
還記得剛拿到本書時的興奮。在過去曾嘗試閱讀這類有關台海關係分析的書但許多時候這類的書都因論述觀點單一、用詞晦澀以及作者引用的資料不精確,資訊來源不可靠(很多都是靠友人)使我讀起來心中充滿疑問,腦中思路窒礙難行。
此書的作者的背景有別於過去以往我接觸得書籍作者,過去我嘗試的書作者許多都是大學或是智庫的研究員,他們靠著嚴就大量的文獻來對台海分析,精確但卻忽略現實層面。
此書的安排是先介紹了台灣在過去日據時期到現在的歷史,接著提出現今台海的問題遲遲未有解決的癥結,在慢慢的由經濟、主權、國家安全、台灣國內的政治環境和兩岸關係演變、兩岸決策系統以及一直以來在台海之間佔有很大影響因素的美國來做為他的論述順序。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從日本手上歸還「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不久之後在中國的潰敗連帶影響了台灣歸屬問題。也造成了台灣現在曖昧不國際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堅稱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是他不可分割的一省,可是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對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與管轄權,對外是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一員,儼然就是一個國家,這又和中國所宣稱的「一個中國」相互牴觸。 過去我對於中共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相當的不了解但作者從李登輝總統時所提出的「兩國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和他著名的「康乃爾演講」來說明中國對於「一個中國」的堅持
他在書引用了許多中國對台灣領導人言論的回應,在這些大量的資料中我可以清楚了解中國所謂的原則和他談判的手法。
中國在對台談判時總是希望台灣先接受他的原則再來進行談判,但是他所要台灣接受的原則確是台海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的癥結點所在,中國一直無法了解台灣政府所釋出的訊息是善意還是意圖將台灣獨立(從李登輝至陳水扁皆是如此),他所憑的許多都是自己的觀點。
我也能較清楚中國對台政策的多面手法,例如:武力威嚇、以商逼政、滲透等等。
但這些手法卻忽略的溝通以及台灣民意需求,這也造成了民眾對中國的反感和現今中國統一台灣最大的敗筆。
讀完此書之後心中許多疑惑都獲得解決也演深了許多心的疑問,台灣一路來都不是在島上的居民來統治自己而是由許多外來政權進行統治,現在台灣島內仍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像是 我們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光是這一點台灣人民就能有一番論戰,這點在我冷靜理性思考時也無法說出我自己的答案。
多麼矛盾的問題。
三、批判
這類的書籍一直以來都有個通病就是「暢所欲言,不知所云」
作者常常在整本書中洋洋灑灑講了四五百頁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講得都是相同的事情,令人讀來厭煩且越讀越不知作者不斷講解一件事情最後所要表達的目的是甚麼?甚至在書的最後還留下了沒有結論或是講了一本書最後也沒有對現實有任何建議與貢獻。
本書在這方面已經已經盡量避免了這樣的情形出現但在書中的某一章節還是出現,在那一章節中作者不斷的分析但是卻忽略的讀者的感受。
他在其中一章講主權時不斷的引經據典造成通章都是數據,讀起來又發生了像之前其他書一樣的情形,了解作者引用資料數據的苦心但是他幾乎忘記他是在寫作,他目的是要讓人了解台海兩岸的主權觀點差異而非不對引用美國智庫、中國政策白皮書等等的資料。
另外他在書末有著與其他同類書籍較不同的章結
是在說明以後該如何做抉擇,在起初我很其帶這最後的結語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沒想到竟然只是作者自己本身對於寫這本書的感想與心得,完全與標題無關,甚至最後提到的建議也相當不具體僅僅是要台灣當局以及台灣人民要有自信,這樣的建議是相當不恰當的。
這些的錯誤,不知是譯者的翻譯出了一點小差錯還是作者的原文即是如此。
希望下次作者在出相關書籍時能多加注意,因為這種書籍每一字每一句的差異都能引起許多不同的聯想,政治是很敏感和充滿想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