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傷心咖啡店之歌

109916017 資一甲 許庭樺

一間坐落在城市晦暗的角落的小店,海水一樣藍的招牌燈光,對著傷心苦悶的人揮手──傷心咖啡店。主角馬蒂在失去工作、愛情的傷心絕望中,意外的走進傷心咖啡店,以一杯咖啡的代價,開始了她一步步追求自我的人生旅程。那兒,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事物。能言善辯、聰明務實的吉兒選擇為社會奉獻;善解人意的素圓為生活壓力所惱;一心追求財富的籐條;女兒身卻打扮俊俏的小葉,默默地為海安看守著傷心咖啡店;而有著天生一副超凡脫俗、姣好面貌的海安,則是大家所追求的完美,但他卻又是如此活在思緒混雜的自我驗證之中而無法自拔。
  
在一次夜遊的行程,一行人到了海邊,每個人大聲地辯論『自由』的定義。
最後馬蒂終究不甘於固定的生活,決定放棄升遷的機會,動身前往馬達加斯加島,尋找海安口中的自由──耶穌。在一個有別於台北喧鬧的落後島上,馬蒂追尋著耶穌,她領悟到:人來自虛無,終將虛無。馬蒂為保護耶穌而犧牲自己,海安為了耶穌毀了自己容顏後不知去向,小葉也悄悄地離開了。傷心咖啡店關閉,一間新的店開幕,不變的是,招牌上深藍的燈光仍不停地閃爍。

看完這本書的同時,就好像跟著馬蒂一起經歷了這些豐富的旅程,也發現其實自己就像大家一樣,像馬蒂一樣,思索著自由的意義,卻也始終找不到答案,曾經以為自由就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高二的我幾乎投入在社團中,付出的多相對時數也長,每天只知道練團、練BASS,甚至忽略掉課業,這種自由犧牲的代價太大,雖然沉浸在音樂之中和享受舞台的感覺很令人癡迷,但是玩音樂不能吃飯,我們沒辦法脫離社會規範而生活,書中海安曾說:「你活在社會的拘束之中,重點是你自己怎麼想,愛不愛,不要去管別人用什麼角度定義它,看待它。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舊式的規範,規範上妳要做的都必須和別人一樣,一樣的價值觀,一樣的人生觀。你不覺得這種生命乏味嗎?」雖然很認同海安的說法,但是我們無法像他一樣瀟灑,畢竟我們沒有本錢揮霍,生活還是要過。

「自由」這個詞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抽象詞,主角馬蒂思索多年的問題,一直等到死前一刻,才體悟自由的真諦─生命在於自己去體會、去經歷,馬蒂心靈上獲得了自由,雖然最後馬蒂以死亡做為結束,有點令人惋惜。然而,對我們來說自由到底是什麼?也許就像書中吉兒說的:「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我們往往汲汲營營的追尋那「自以為的自由」,而沒去注意當我們在追尋那遙不可及的自由時,浪費了多少時間和精神,與其去追尋那想像裡美好的自由,倒不如用心去感受,有時靜下心來體會生命,或許就能找到自己自由的出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