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台大最大 台大獨

自然系四甲 洪若譯 109612006

重點摘錄

1.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大學生態截然不同
在台灣,有著台大獨大的現象。然而在日本的高等教育有東大京大與私立大學並列。在英國,有著牛津與劍橋大學並列。在美國則更豐富,有著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大學互相競爭,並且各校有其特色。

2.台大發展過程中的特色與喪失
台大在發展過程中曾經也有研究突出的領域,在日本時代的南島動植物與南島原住民文化,乃至於光復後的理論物理、文學、中國文化研究等領域,然而台大並沒有掌握先機,使這些領域成為學校的國際系特色,反而在發展過程中偏廢了這些領域,成為一所沒有特色的大學。

3.社會階級的流動
台大近年來的學生結構多為社會階層的中上層,失去了讓社經背景較弱勢的學生往上爬的機會。



心得與評論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開始思考台灣的大學生態與什麼是一個大學該有的樣子。

在台灣一塊小小的島上就有上百間的大學,是個人人讀大學的時代。因此我們可以說台灣的大學生態有些病態,這又與教育部放任大學設立的浮濫有關。台灣的高等教育確實與世界各地有著差距,其中我們對於讀書才能改變人生,又或者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難關。於是在每個清稚的學子心中都是充滿了我要進最好的大學,自然不會去思考一所大學須要有特色嗎?一所像樣的大學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台灣,我們對於大學排名會有非常清楚的階級,首先是以台大為首的台清交成,接著是中字輩的學校,然後是師範體系與私立大學。在這樣的環境下,台大獨大,對於台大來說要進步就更困難了。在處於優勢地位下,很難再進一步提升校園特色,甚或是成長。尤其,在教育系統的評鑑下,大家只想著如何在世界有名的評鑑系統中取得更進一步的排名,作為向外界展示,你看,我們的國際排名又更進一步了。學校的經營與成長需要經費,但更需要有系統的規劃,而非只著眼於短期的目標或成就。很遺憾,在台灣並沒有落實這種長遠經營的策略與眼光,尤其是掌管教育體系的教育部。

然而,再細看台灣與其他世界知名大學的經費來源,我認為台大獨大不是一種錯。我們不如歐美私立大學那樣的學費昂貴,學校經營什麼都需要錢,在台灣公立大學都靠公家經費,也許加上一些校友捐款來維持運作。於是,在這座島上,說到大學,我們就想到台大,在五年五百億中,領最多錢的也是台大。然而獨大不是錯,並不代表著不能與成為一所有特色的大學並存,只是恰巧者這所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意識搖擺,在動盪的時空背景下失去了堅持自己特色的理想,最後淪為台灣最強的大學也要玩世界排名的下場。細看那些全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我相信他們不會在乎排名的。那麼排名中,是否能有一些教育意義呢?恐怕那就是觀察這些錢對的大學,它們有什麼特色,他們是如能營造知識的殿堂。

除了教育資源的集中,這樣在台灣必然的結果外,我又想到學生。那麼在這些一流大學與其他較平庸的大學裡,大學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資源呢。雖然我有機會到台大去跨校選修課程,在課堂上,確實也有很認真的學生,可是更多的是翹課,不專心上課,這樣無視手中資源的現象。
這篇文章在探討一所大學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一所大學應該有眼光的規畫校園的發展與成長,成為一所有口碑的大學。我也認為對於學生個人,應該珍惜學校的教育資源,在知識的殿堂上逐步成長,培養國際觀,他日成為社會棟樑後,才有機會改善教育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