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甲卓佳穎
我閱讀的是一本由英國物理學博士Mark Buchanan所寫的——隱藏的邏輯。
主旨很奧妙——可以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而無法預測個人的行為。
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科學術語,運用簡單的原子,簡化這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類,把社會議題假設成一個一個實驗,再藉由電腦運算出神奇的結構模式,例如:種族歧視與隔離現象,在美國很多大城市都存在的問題,一般人常刻板以為就是種族歧視才造成白人與黑人的隔離,而作者引用馬里蘭大學的經濟學家謝林,在第一個實驗中,假設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種族歧視,只要周圍有一個非我族就搬家,利用這個規則,作用在深色與淺色的硬幣上,當然很快引發種族隔離,是必然的。但如果反過來問,種族隔離一定是種族歧視造成的嗎?第二個實驗,每個人都不在意和什麼種族的人為鄰,只要自己不是極少數民族就行了,有很多白人可以有黑人朋友和同事,也不介意住黑人區,但心理上不想當整個社區唯一的白人,這不是我們通常說的種族歧視,你可能會預期,因為每個愛好大融合,會維持原始狀態,不過事實上,硬幣終究還事隔離成壁壘分明。也就是說即使心中沒有種族歧視,但種族隔離仍會存在。諸如此類的假設,還歸納出人們也會有企鵝法則。
企鵝法則,就是企鵝無法隔著冰吃到海裡的魚,感覺到冰下有生命時,必須判斷是企鵝的食物呢?還是以企鵝為食物的生物呢?這時候就要跳下去,試試看、冒險看看,看是大快朵頤?或是被大快朵頤?這都來自於缺乏資訊,企鵝無法正確判斷,只能模仿前一位企鵝的行為,人們也常在資訊不足情況下,盡情觀察大眾,盲目的跟隨大眾,最後或許一起吃到魚,也或許一起被吃掉。
作者也把人看做小小的原子,說每一小個碳原子,是這樣灰色黯淡,但是呢!把碳原子用不同的排列方法,把那結構建立出來,所展現出來的竟是亮晶晶的鑽石,人也是一個個小個體,存在這社會中,是如此不顯眼、卑微、不重要,但人用不同的相處模式,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社會展露不同的自我,所建構出來的社會、世界、宇宙,是如此浩瀚、難以想像的、超乎原來的複雜空間。
人如果是一顆顆原子,應該是可以預測的吧!可是每個人就是不一樣,每個人的觀點都是無法完全相同,對於世界上的人事物,往往有過去自己的經驗去評斷,作者可以巨觀的去看,人在地球上,是一小個原子,共同建造這樣的世界,但微觀來看,個體間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要雙胞胎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吧!
作者很廣泛的蒐集各種實驗結果與研究資料,讓我們看到很多精彩的人類行為、很多神奇的群眾法則,但是他不會提出解決方法,就是客觀的把觀念介紹給讀者,或許人類這樣複雜的動物,本身就不是可以解決的,作者可以帶給讀者的就是介紹,把隱藏在深處的邏輯,用很豐富的實驗證明給讀者,讓我們去觀察到這世界是如此有趣的社會呀!
我喜歡作者帶給我的刺激與視野,提供很多很有趣的看法,重新思考看似稀鬆平常的每一天,這背後所存在的意義。作者所擅長的領域,和我現在所學習的大不相同,因此他所認為簡單的邏輯,我無法快速的吸收,但是藉著閱讀力,我努力的快速看它,快速思考,不去抗拒,奇妙的理論就活生生存在我腦袋瓜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